谷氨酸钠是如何提取的?

 admin   2024-03-22 06:07   226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一、谷氨酸钠是如何提取的?

味精是一种氨基酸盐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提取和制备,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1-首先发酵培养谷氨酸菌,产生大量的谷氨酸。


2-发酵液经过微生物发酵后,通过离心或过滤分离细胞。


3-将分离后获得的液体浓缩至更高浓度的谷氨酸。


4-酸化浓缩液,使其pH值达到3-0左右,此时谷氨酸会沉淀。


5-过滤并洗涤沉淀的谷氨酸,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和其他物质。


6-将谷氨酸溶解在适量的氢氧化钠中,然后经过过滤、浓缩、结晶等步骤,最终得到谷氨酸钠。


二、什么是固态发酵?

固态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或基本没有游离水的固体基质上发酵的方法。


白酒和陈醋的生产过程是典型的固态发酵,将谷物中的糖转化为酒精,然后转化为醋。相对液态发酵如味精生产过程中的谷氨酸发酵、黄原胶生产中的发酵等。


三、如何提取谷氨酸钠?

谷氨酸提取方法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金属盐法、盐酸水解-等电点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等。经提取、精制后,得到符合标准的谷氨酸钠。成品为无色或白色柱状结晶粉末。


易溶于水,微溶于醇,对光、热较稳定。肉味浓郁,稀释3000倍仍可品尝。与食盐一起使用,增强其鲜味效果,1克食盐中加入0-1-0-15克谷氨酸钠,风味效果;与肌苷酸、鸟苷酸配合使用,鲜味可增加4-6倍。


将上述物质混合制成浓味精。适用于家庭、餐饮业、食品加工业。一般用量为0-1-0-5。


四、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变化分析?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如果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排出细胞外,就会产生大量的谷氨酸。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因此,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破坏细胞膜开始,例如生物素缺陷菌株的选育。生物素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所需的乙酰辅酶A的辅酶。生物素缺乏的菌株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磷脂的合成也相应减少,从而会导致细胞膜结构不完整,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增加。


发酵过程中,对氧气、温度、pH、磷酸盐的调节和控制如下氧气。产生谷氨酸的细菌是需氧细菌。通风和搅拌不仅会影响菌体对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率,还会影响发酵周期和谷氨酸的合成。特别是在发酵后期,增加通气量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温度。细菌生长的温度为30至32C。当细菌生长到稳定阶段时,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产酸。因此,发酵后期可将温度提高到34-37。pH值。谷氨酸产生菌发酵的pH为7-0至8-0。但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物的积累,培养液的pH值会不断发生变化。例如,随着氮源的利用,氨被释放出来,pH值会上升;当糖被用来产生有机酸时,pH值会下降。磷酸盐。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必需的,但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转为缬氨酸发酵。发酵后,通常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进行提取。


五、谷氨酸钠可以自行发酵吗?

谷氨酸钠大部分是通过发酵合成的,但添加了其他调味剂。然而,这些调味剂都是氨基酸和核苷酸,都是人体的营养素。


1、用大豆制作酱油时,产生谷氨酸钠是正常现象。


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众所周知,蛋白质是多种氨基酸的聚合体。谷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在大豆中含量特别丰富。当我们发酵大豆制作酱油时,实际上是蛋白质被水解以获得各种氨基酸和寡肽的过程。氨基酸是我们感觉美味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我们都认为酱油很好吃。其实就是这个原因。由于大豆蛋白中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毫无疑,当它通过添加氯化钠(即食盐)进行发酵水解时,自然会产生大量的谷氨酸钠。


谷氨酸发酵的介绍就聊到这里,感谢你花宝贵的时间阅读,更多关于谷氨酸钠是如何提取的?的内容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地址:http://www.eptisonshop.com/post/504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